重返云江
飞机降落时,云江正下着小雨。
薄雾笼罩着城市的上空,天色灰暗,灯光在水汽里模糊成一团一团的橙色光晕。
阮至深拖着行李走出航站楼,空气里是潮湿的味道。
那种气味他太熟悉了——雨后的柏油路、远处江水的味道、夹杂着桂花香气的风。
他在多年后重新闻到这一切,心口像被某种看不见的手攥紧。
出租车驶上高架桥,云江的天际线从车窗掠过。新建的商场、霓虹、广告牌,一切都在变化。
可当车拐过那条老路时,记忆突兀地闯入现实——
他记得那条路尽头有一所中学,一面斑驳的围墙,一棵老榕树。
司机在后视镜里看他:“第一次来云江?”
阮至深轻声道:“不是第一次。”
声音低得几乎被雨声淹没。
?
论坛安排在云江市教育大学。
主办方派了一位年轻的助理接他,热情地介绍活动流程。
阮至深点头回应,神情平静,眼神却在不经意地打量这座校园。
操场的塑胶跑道、教学楼的玻璃窗、远处零星的学生笑声——
这一切都和他记忆中的“她”毫无关系,却又似乎在暗暗呼应。
会议室里,他见到了熟悉的校徽。
“云江市教育大学”——她现在就在这里任教。
他看着那几个字,手指在裤缝边微微一紧。
助理问他:“阮博士?您要先去酒店休息吗?”
他摇头:“带我去一趟七中。”
?
下午的云江七中,雨停了。
空气潮湿得几乎能拧出水。
阮至深独自走进校园,门卫对他露出疑惑的神色。
“我以前是这里的学生。”他说。
他没带伞,雨后的风把他头发吹得有些乱。
操场上长满了新铺的草坪,篮球架换了新的,教学楼粉刷得干干净净。
但那种“熟悉的陌生”却让人几乎想逃。
他走到三号楼。那是当年的高三楼。
走廊的墙壁贴着新的名言标语:
“教育的本质,是相信人会变好。”
他愣在原地。
那行字,是她说过的话。
他几乎能听见她那天在办公室轻声念出的语调。
那是一个雨后的傍晚,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,她弯着腰批改作文,语气温柔而坚定——
“教育的本质,是相信人会变好。”
那时他年轻,冲动,满心叛逆,却因为那句话停下了手中的笔。
如今,他已是研究情绪记忆的博士,却仍困在那句“相信人会变好”里。
?
他走进那间旧教室。
空无一人,窗台上摆着几盆花。
粉笔的味道依旧,空气里混着粉尘与光的气息。
他缓缓走到讲台前,伸手触摸那一片冰冷的桌面。
曾经,她就站在这里。
他记得她手指修长,拿粉笔的姿势有一种奇异的优雅。
她总是习惯先在黑板角落写上日期,再在右下方画一个小星号。
那时他不懂这个习惯的意义,后来才知道——那是她给自己的提醒:每一天都要重新开始。
他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发热。
?
夕阳从云层缝隙洒下来,照亮半面墙。
他听见楼下有学生在笑。
那笑声和从前一样年轻,像雨后空气里的尘。
阮至深站在窗边,看着那群穿着校服的孩子。
他想起自己十七岁时的模样,安静、孤僻,却在一位老师的目光里第一次学会了相信。
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情绪——
不是爱情,不是依赖,而是一种几乎带着宗教色彩的信任。
那种信任在他心底沉淀成了温度,直到多年后,他试图用科学去解释它。
可现在,他明白——
那根本无法被解释。
?
他离开学校时,天色已暗。
校门口的榕树还在,枝叶更浓密了。
风吹过,落下一片叶子,轻轻打在他手背上。
他伸手接住那片叶,笑了一下。
笑容淡,却带着某种释然。
出租车在校门外等他。
司机问:“去哪?”
“教育大学。”
车子启动,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所学校。
墙上的标语被灯光照亮——那行字,在暮色里微微发光。
他轻声道:“我回来了。”
?
回到酒店,他洗了手,坐在床边。
电脑还没开,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。
夜色笼罩整座城市,街灯和车流交织成光的河流。
他忽然意识到——
这座城市的每一道光,都有可能经过她。
他笑着摇了摇头。
也许,这只是心理学家的自我暗示。
可他心里清楚——
这一次,他不是为了研究恒温效应回来的。
他是为了验证另一件事——
爱,到底能不能被时间治愈。
?
【第三章完】
薄雾笼罩着城市的上空,天色灰暗,灯光在水汽里模糊成一团一团的橙色光晕。
阮至深拖着行李走出航站楼,空气里是潮湿的味道。
那种气味他太熟悉了——雨后的柏油路、远处江水的味道、夹杂着桂花香气的风。
他在多年后重新闻到这一切,心口像被某种看不见的手攥紧。
出租车驶上高架桥,云江的天际线从车窗掠过。新建的商场、霓虹、广告牌,一切都在变化。
可当车拐过那条老路时,记忆突兀地闯入现实——
他记得那条路尽头有一所中学,一面斑驳的围墙,一棵老榕树。
司机在后视镜里看他:“第一次来云江?”
阮至深轻声道:“不是第一次。”
声音低得几乎被雨声淹没。
?
论坛安排在云江市教育大学。
主办方派了一位年轻的助理接他,热情地介绍活动流程。
阮至深点头回应,神情平静,眼神却在不经意地打量这座校园。
操场的塑胶跑道、教学楼的玻璃窗、远处零星的学生笑声——
这一切都和他记忆中的“她”毫无关系,却又似乎在暗暗呼应。
会议室里,他见到了熟悉的校徽。
“云江市教育大学”——她现在就在这里任教。
他看着那几个字,手指在裤缝边微微一紧。
助理问他:“阮博士?您要先去酒店休息吗?”
他摇头:“带我去一趟七中。”
?
下午的云江七中,雨停了。
空气潮湿得几乎能拧出水。
阮至深独自走进校园,门卫对他露出疑惑的神色。
“我以前是这里的学生。”他说。
他没带伞,雨后的风把他头发吹得有些乱。
操场上长满了新铺的草坪,篮球架换了新的,教学楼粉刷得干干净净。
但那种“熟悉的陌生”却让人几乎想逃。
他走到三号楼。那是当年的高三楼。
走廊的墙壁贴着新的名言标语:
“教育的本质,是相信人会变好。”
他愣在原地。
那行字,是她说过的话。
他几乎能听见她那天在办公室轻声念出的语调。
那是一个雨后的傍晚,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,她弯着腰批改作文,语气温柔而坚定——
“教育的本质,是相信人会变好。”
那时他年轻,冲动,满心叛逆,却因为那句话停下了手中的笔。
如今,他已是研究情绪记忆的博士,却仍困在那句“相信人会变好”里。
?
他走进那间旧教室。
空无一人,窗台上摆着几盆花。
粉笔的味道依旧,空气里混着粉尘与光的气息。
他缓缓走到讲台前,伸手触摸那一片冰冷的桌面。
曾经,她就站在这里。
他记得她手指修长,拿粉笔的姿势有一种奇异的优雅。
她总是习惯先在黑板角落写上日期,再在右下方画一个小星号。
那时他不懂这个习惯的意义,后来才知道——那是她给自己的提醒:每一天都要重新开始。
他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发热。
?
夕阳从云层缝隙洒下来,照亮半面墙。
他听见楼下有学生在笑。
那笑声和从前一样年轻,像雨后空气里的尘。
阮至深站在窗边,看着那群穿着校服的孩子。
他想起自己十七岁时的模样,安静、孤僻,却在一位老师的目光里第一次学会了相信。
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情绪——
不是爱情,不是依赖,而是一种几乎带着宗教色彩的信任。
那种信任在他心底沉淀成了温度,直到多年后,他试图用科学去解释它。
可现在,他明白——
那根本无法被解释。
?
他离开学校时,天色已暗。
校门口的榕树还在,枝叶更浓密了。
风吹过,落下一片叶子,轻轻打在他手背上。
他伸手接住那片叶,笑了一下。
笑容淡,却带着某种释然。
出租车在校门外等他。
司机问:“去哪?”
“教育大学。”
车子启动,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所学校。
墙上的标语被灯光照亮——那行字,在暮色里微微发光。
他轻声道:“我回来了。”
?
回到酒店,他洗了手,坐在床边。
电脑还没开,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。
夜色笼罩整座城市,街灯和车流交织成光的河流。
他忽然意识到——
这座城市的每一道光,都有可能经过她。
他笑着摇了摇头。
也许,这只是心理学家的自我暗示。
可他心里清楚——
这一次,他不是为了研究恒温效应回来的。
他是为了验证另一件事——
爱,到底能不能被时间治愈。
?
【第三章完】